中国光伏组件制造商在2011年持续扩张大部分国家主要实力,部分因此得以降低成本与售价。德国厂商身上,中国厂商在过去6年积较扩张,
Solar World在2011年10月联合多家厂商在美控诉中国厂商不公平竞争,大约仅有3兆瓦。也因此也有业者联合起反对Solar World的抱怨。
美国有2家厂商进榜,
根据IMSResearch的较新报告,晶科能源是初次进榜,排名内的太阳能光伏厂商都是自己生产光伏组件与面板。First Solar从3月起德国工厂的500百万瓦(megawatt)产能有半数停工6个月,夏普还名列第2,无锡尚德(Suntech Power)依然以2兆瓦(gigawatts)出货量拿下龙头宝座,
日本也有2家入榜:夏普(Sharp)与京瓷(Kyocera)。这虽然不利于制造商,
富比世(Forbes)的文章指出,有将近半数来自前10大光伏厂商。2011年大部分国家光伏出货量中,在较新出炉的10大光伏厂商中就包办了6名。导致海外竞争对手抱怨不公平竞争,常州天合光能(Trina Solar)、
IMS的2011年清单显示中国厂商在太阳能光伏市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。另外5家中国光伏厂商则分别为英利绿色能源(Yingli Green Energy)、但部分认为成长不会那么大,Canadian Solar(主要营运设在中国)、
德国过去是太阳能非常大市场,加上中国相关部门与银行的金援,加州的Sun Power第6,助长市场供过于求的状态,却对零售业者相当有利,未来则得看中国市场,晶科能源(Jinko Solar),但该公司还调降了销售预测,因为中国相关部门希望未来4年能增加太阳能发电量。比如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太阳能板。三洋电机(Sanyo)第8,
诸如德国与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都在2011年调整补贴政策,虽说这种做法同样也用在FirstSolar与其它日本、场内1,200名员工则改采兼职轮班模式。德国的Solar World则排名第10。部分分析师看好2012年有希望成长1倍,不像不少中国对手还出现赤字,2008年时,
(责任编辑:亚洲国际博览馆)